实体聚合根
在使用 Phoenix 框架开发项目时,通常需要借助领域驱动设计(DDD),提取领域实体,其中一个特殊的实体为聚合根(领域外对领域内其他实体的访问都需要通过该聚合根),而Phoenix中的实体聚合根概念就对应DDD中的聚合根。
实体聚合根利用 EventSouring
思想把状态直接存在对象当中,参考Event Souring。在Phoenix当中,单个实体聚合根(同一个聚合根ID)处理请求是单线程的,所以不用担心线程安全问题。当然,如果你希望你的应用是可以横向扩容的,就需要设计好聚合根。
maven依赖
<dependency>
<groupId>com.iquantex</groupId>
<artifactId>phoenix-server-starter</artifactId>
<version>2.5.4</version>
</dependency>
实体聚合根
聚合根类成员变量支持 WildcardType
,TypeVariable
,GenericArrayType
, 在聚合根类合法性校验中, 会跳过这些类型的校验。但开发者必须实现这些类型的序列化接口.
如对于 WildcardType
设置类型的上限的约束: Map<String, ? extends String>
实体聚合根需要使用@EntityAggregateAnnotation
来标记类,服务启动后phoenix会校验定义规范和创建实体聚合根类对象。实体聚合根类需要遵循如下规范:
- 聚合根类需要使用
@EntityAggregateAnnotation
注解进行标记。 - 聚合根类以及聚合根类中的实体均需实现
Serializable
接口,并定义serialVersionUID
。 - 聚合根类需要提供无参构造函数。
在聚合根上添加 @EntityAggregateAnnotation
注解时,需要通过 aggregateRootType
指定一个聚合根的类别。用来区分不同的聚合根类,该聚合根类别是全局唯一的。且聚合根ID的长度要小于64个字符。
示例代码
@EntityAggregateAnnotation(aggregateRootType = "BankAccount", idempotentSize = 100, bloomSize = 1000000, snapshotInterval = 100000)
public class BankAccountAggregate implements Serializable {
private static final long serialVersionUID = 6073238164083701075L;
// ... act and on method
}
参数配置
配置项 | 描述 | 类型 | 默认值 |
---|---|---|---|
aggregateRootType | 聚合根类型 | String | 必填项 |
surviveTime | 聚合根生存时间,超过该时间聚合根将被从JVM中淘汰,下一次使用时再重建,减少内存使用 | long | Long.MAX_VALUE |
snapshotInterval | 快照间隔,每隔snapshotInterval条消息打印一次快照,加速聚合根重建,0为关闭 | long | 1000 |
idempotentSize | 聚合根幂等集合大小,取值应大于零,否则可能会导致启动失败 | long | 1000 |
bloomSize | 布隆过滤器大小,内存中识别幂等,减少读库判断 | long | 100000L |
dispatcher | 选择聚合根的调度者,缓解阻塞问题,支持自定义线程池 | String | "phoenix-dispatcher" |
命令处理
实体聚合根中需要提供 act() 方法,用来处理Command消息。一般会产生该领域将会发生的Event事件,通过Event事件修改聚合根状态,也可以直接修改(使用CommandSouring模式)。
对于Command命令和Event事件,Phoenix支持三种协议,详情请参见序列化
。
- protobuf
- protostuff
- java serializable
实体聚合根中的 act() 方法上需要添加 @CommandHandler
注解进行标识。
示例代码
@CommandHandler(aggregateRootId = "accountCode", isCommandSourcing = true)
public ActReturn act(AccountCreateCmd createCmd) {
this.account = createCmd.getAccountCode();
this.balanceAmt = createCmd.getBalanceAmt();
String message = String.format("初始化账户代码<%s>, 初始化余额<%s>. ", createCmd.getAccountCode(),createCmd.getBalanceAmt());
return ActReturn.builder().retCode(RetCode.SUCCESS).retMessage(message)
.event(new AccountCreateEvent(createCmd.getAccountCode(), createCmd.getBalanceAmt())).build();
}
参数配置
配置项 | 描述 | 类型 | 默认值 |
---|---|---|---|
AggregateRootId | 聚合根id,允许多字段组成并且成员嵌套字段访问aggregateRootId = {event.accountCode, event.name} | String[] | 必填项 |
enableCreateAggregate | 是否允许自动创建聚合根 | boolean | true |
idempotentIds | 幂等id(参考幂等操作 段落详解) | String[] | 采用phoenix默认的幂等id |
isCommandSourcing | 是否是command sourcing,默认是event sourcing | boolean | false |
关于支持多聚合根Id并且嵌套的使用方式
class CommandA {
String name;
CommandB commandb;
}
class CommandB {
String age;
}
@CommandHandler(aggregateRootId = {name, commandb.age})
public ActReturn act(A cmd) {
}
ActReturn
act() 方法在处理 Command 命令之后需要返回处理的结果以及一些必要的信息,Phoenix对act方法的返回值做了一层封装,统一放到了ActReturn中。 ActReturn中Event事件将会到达两个地方调用方和on方法处理逻辑当中。
public class ActReturn {
// 处理状态码
private final RetCode retCode;
// 返回消息
@Builder.Default
private final String retMessage = "";
// 返回事件
private final Object event;
}
事件处理
在EventSouring模式下,实体聚合根中需要定义 on() 方法,处理 act() 方法中处理Command命令所产生的Event事件。同时Event事件会进行持久化处理(EventStore),当需要重建聚合根内存状态时,通过EventSourcing进行状态重塑。在重塑时可以通过快照进行加速。快照相关配置请参考:配置详情
on() 方法需要遵循如下规范:
- on() 方法中不能有IO操作,例如:调用DB操作,调用外部接口
- on() 方法中不能有随机函数,例如:获取系统当前时间,获取随机数
示例代码
/**
* 处理账户划拨成功事件
* @param event
*/
public void on(Account.AccountAllocateOkEvent event) {
account = event.getAccountCode();
balanceAmt += event.getAmt();
if (event.getAmt() < 0) {
successTransferOut++;
} else {
successTransferIn++;
}
}
查询操作
Phoenix提供了查询聚合根状态的能力。通过在**act()方法上添加 @QueryHandler
注解用来标志该act()方法将会执行一个查询操作。在该act()**方法中将需要查询的数据封装进Event事件中,通 过ActReturn进行返回。
因查询操作不涉及内存状态的修改,只是对数据进行查询,所以查询操作所产生的的Event事件不会进行持久化操作。
示例代码
@QueryHandler(aggregateRootId = "accountCode")
public ActReturn act(AccountQueryCmd cmd) {
return ActReturn.builder().retCode(RetCode.SUCCESS).retMessage("查询成功").event(
new AccountQueryEvent(account, balanceAmt, successTransferOut, failTransferOut, successTransferIn))
.build();
}
幂等操作
设计参见Phoenix是如何实现幂等的
Phoenix是消息驱动的框架,消息在传输过程中会存在消息重发的情况,同时上游系统也可能有重 试策略(两笔消息,但是业务含义一样)
Phoenix会默认对同一笔消息进行幂等处理,同时也支持用户自定义幂等主键来实现业务幂等,可以利用CommandHandler
注解中的idempotentIds
声明幂等主键。
幂等ID定义数组的首个元素作为幂等类型固定前缀,从第二个字段开始作为幂等ID
@CommandHandler(aggregateRootId = "accountCode", idempotentIds = {"account", "num"} )
public ActReturn act(AccountCreateCmd createCmd) {}
Phoenix在处理幂等时,通过内存有限的幂等集合和EventStore中事件的唯一索引来保证。通常情况下,有限幂等集合可以保证最新处理消息的唯一性,如果是历史消息的重试会命中EventStore的唯一索引来保证。可以在EntityAggregateAnnotation
注解上idempotentSize
参数来调整幂等集合的大小。
@EntityAggregateAnnotation(aggregateRootType = "BankAccount", idempotentSize = 1000)
public class BankAccountAggregate implements Serializable {}
幂等集合是有限的,当消息在幂等集合判断重复为false时,Phoenix会在从数据库中查询是否处理过了这个消息。框架为了加速幂等的判断,Phoenix引入了自行淘汰的布隆过滤器,用户可以调整布隆过滤器的大小,来尽量是判重在内存中完成,而不去访问数据库。用户可以通过下面配置来调整布隆过滤器大小。
@EntityAggregateAnnotation(aggregateRootType = "BankAccount", bloomSize = 100000L)
public class BankAccountAggregate implements Serializable {}
注意:布隆过滤器不宜太大,太大会使应用占用内存。每个聚合根对象都有一个布隆过滤器,布隆过滤器数量大小和实际占用内存可以参考下面数据。
布隆过滤器Size | 占用内存 |
---|---|
10000 | 17.982KB |
100000 | 179.982KB |
1000000 | 1797.982KB |
布隆过滤器只是为了减少判断幂等时的查库频率,一般推荐设置10000即可,实际测试size=10000即可比较准确的判断最近10W个左右的命令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