Phoenix 性能调优
本文介绍了对 Phoenix 进行性能调优的必要条件,包括了了解 Phoenix 的内部主要流程图和利用监控指标进行性能瓶颈分析。
在做性能调优时,首先要保证能够给定足够的负载,如增加 Kafka Topic 的分区数量(避免流量因部分聚合根处理过慢而阻塞)、增加 buffer 大小(避免所有聚合根处理过慢)、调整事务完成结果批次大小等措施。
同时,还介绍了 Phoenix 扩容措施。
0. 必要条件
如果需要对 Phoenix 的性能进行调优,以实现硬件性能下的最高利用率,则首先需要了解 Phoenix 的内部主要流程图:
Phoenix 内部结构的简化版视图如下
其次,我们需要利用完善的监控指标,来帮助我们快速分析性能瓶颈点,目前我们总是推荐用户使用最新版本的 phoenix-telemetry-otel
(详细文档请参考:Phoenix Metrics),
基于 OpenTelemetry 的埋点实现增加了直方图的支持(JMX 实现上较困难),并且丰富了一些指标埋点。对于可视化指标,我们推荐 Grafana 版本是 8.5.6,过低的版本将会无法运行。
此外,还需要 Phoenix 的 Akka Agent 以便与增加 akka-dispatcher(actor 运行线程池)的监控埋点(如需要请联系 Phoenix 团队)
1. 数据源调优
要实现 Phoenix 的性能优化,首先要保证给定了足够的负载,因为 Phoenix 的数据来源主要是 Kafka,所以本质上 Phoenix 在负载模型(workload model)中属于封闭模型(closed model),也就是 Phoenix 会限制并发的数量(Phoenix 借助 Kafka 将多余流量推入队列),如需了解更多负载模型的背景,请参考论文:《Open Versus Closed: A Cautionary Tale》
在头图的架构中,1、2、7 组成了 Phoenix 数据源流速的简化部分,详细的内部流程图如下:
由上图可知,Phoenix 用一个 Buffer 控制并发(或者说控制流量的流入速率),仅当消费者的消费速率(聚合根的处理速度)足够时,才会再次摄入消息,此外 EventStore 的负载或多或少也会影响到 数据源的吞吐能力,因为:
- 数据源(ReceiverActor)是独占单线程,同时负责 KafkaConsumer,可靠性投递,接收聚合根处理完成的结果
- 可靠性投递和聚合根共享同一个 EventStore(默认配置下)
因此,为了能让 Phoenix 数据源的给到聚合根的负载足够(聚合根支持批量操作),聚合根的并发能力才能上升,所以通常我们有以下措施:
- 增加 Kafka Topic 的分区数量:增加分区意味着直接增加了并行度,此时 buffer 也会成倍增加,此外增加分区还可以利用 Key Hash,支持让不同聚合根的命令分散到不同的分区,避免单个聚合根阻塞了整个数据源
- 增加 buffer 大小:
quantex.phoenix.server.mq.properties.limitMaxLiveThings
(增加 buffer 会导致缓存的消息数量增多,请注意内存开销) - 调整事务完成结果批次大小:
quantex.phoenix.server.mq.properties.finishThingsBatch
(更大的批次对于 EventStore 的压力更小,阻塞更少,但 buffer 窗口移动的速度更慢)
数据源调优的目的是为了保证聚合根并发足够:消息摄入够快,够分散(多个聚合根能同时并发)
对于聚合根的并发是否足够,可通过 Phoenix Metrics 中 Akka-Dispatcher 观察线程池的使用率:
下图通过 活跃线程数量/线程池大小 来计算得出线程池的利用率,从而得出聚合根的并发是否足够
2. 聚合根处理调优
当数据源能够提供足够的流速和消息分散度后,整个 Phoenix 的性能则完全取决于聚合根的处理速度。
在聚合根层面,Phoenix 为用户新增了一个攒批的实现(当聚合根空闲时立即发送消息缓存 / 当消息满足一定批次大小后直接发送消息缓存),以此提高聚合根处理速度(避免每个 Command 都会发生一次持久化的网络 I/O,从而导致 性能降低,网络 I/O 通常是最大的瓶颈点)
下图展示了攒批的层次,攒批和实际处理的聚合根并不在一个线程池中,后者的任务更繁重,因此做了隔离以提高攒批线程池的运行效率(避免任务阻塞在任务队列)
对于 Aggregate 而言,聚合根处理消息的响应时间主要由以下部分组成:
- Batch 等待调度耗时(默认情况下,总是微妙级别)
- Batch 攒批耗时(取决于 Child 的处理时间)
- 聚合根等待调度耗时(聚合根线程池的负载通常更高,处理时间更长,因此发送给聚合根的消息,等待调度的时间是个重要的指标)
- 聚合根处理耗时(取决于用户代码)
- 聚合根持久化耗时(持久化数据的 I/O 耗时,在异步模式下,此耗时还包含数据库响应的调度时间)
调度耗时可以在 Akka-Dispatcher 监控中找到,在同步模式下,聚合根线程池为 aggregate-dispatcher
,Batch 的线程池为 akka.actor.default-dispatcher
聚合根的处理和持久化耗时,可以在 Phoenix Performance 监控面板中找到,也可以在 Phoenix Source Aggregate 中找到
对于聚合根处理的调优,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:
- 聚合根等待调度耗时过高(观察处理和持久化,哪一个的耗时过高,从而影响了聚合根线程池的处理耗时 -> 调度耗时)
- 聚合根持久化耗时过高(可使用聚合根异步运行模式尝试优化,如无法提高,观察 EventStore 指标,是否数据库到达瓶颈)
- 聚合根处理耗时过高(尝试优化代码,或者调低批量处理大小,调低批量处理后能让聚合根线程池的公平策略提高)
通常在聚合根内,我们不建议内部包含阻塞,I/O 行为,从上面可得知,一旦聚合根线程池处理耗时提高,那么等待调度的耗时就会增加,继而影响聚合根响应时间 -> 事务耗时
聚合根运行在 Actor 模型中,而 Actor 模型通过事件驱动的方式,模拟出虚拟线程(纤程)的效果,而当聚合根阻塞越严重,则该效果越差。
当然,用户也可以通过提高聚合根线程池大小的方式,让聚合根从事件驱动模型退化到线程池模型,但此时 EventStore 的攒批效果则大大降低。
3. EventPublish 调优
EventPublish 是一个相对独立的模块,可以不依赖于 Phoenix Server 而运行。
EventPublish 的结构并不复杂,核心主要是一个 Reader 从 EventStore 中按顺序读取事件,并通过 Handler 处理之后发送到 Kafka,如下图所示:
EventPublish 提供用于调优性能的配置如下:
quantex.phoenix.event-publish.batch-size
:每次从 EventStore 读取的批次大小,默认是 128quantex.phoenix.event-publish.buffer-queue-size
:Reader 和 Handler 之间缓存事件的队列大小,默认是 64
需要注意的是,EventPublish 在读取 EventStore 时使用了两个参数:已处理的 offset(时间戳)和(当前最大的事务时间戳 - 1)作为范围查询,该数据库列拥有一个索引用于加速查询。
然而,当 EventPublish 的消费远远落后于聚合根持久化的事件生产速度时,索引范围查询太多,从而让数据库优化器放弃使用索引,转而使用全表扫描,这会导致查询的性能急剧下降。
为了避免该问题,我们在 EventStore 的 Slice 模式中支持了两个特性:
- 支持并发消费(通过一个 slice 字段切分被分片的行)
- 智能化范围查询(当前 offset 向前的窗口查询依赖于上一次查询的结果,尽可能保证索引命中的行数低于数据库优化器放弃使用索引的阈值)
除此之外,在 Timer 模式中(默认)也可以通过增加每次从 EventStore 读取的批次大小,也就是增加消费速度和队列大小,避免 EventPublish 远落后于事件生产速度(EventPublish 主要的瓶颈还是查库)
4. 溯源时间过长
在单个分区下,如果原始流量的分布不均匀(如前 1w 个事件都是某个聚合根),这会导致 Phoenix 出现单线程处理的情况(聚合根处理是单线程,符合 Actor 模型)这种情况可通过在 Phoenix Metrics 观察多个面板分析(主要是 akka dispatcher + aggregate)
除了原始流量不均之外,当某个聚合根发生异常并进入溯源时,该聚合根会停止处理消息并等待溯源完毕,这种情况下,假设该聚合根流量较大(即使是每秒 100 t/S,也会在 10s 内将 ReceiverActor 的 Buffer 撑满)将会造成背压限流,从而影响 Phoenix 的吞吐能力。
解决方案有三种方式:
- 为聚合根增加独立的背压 buffer(框架目前暂不支持,未来可能支持)
- 减少聚合根
on()
处理耗时, 以此降低 EventSourcing 时间 - 减少聚合根快照周期
snapshotInterval
(这种情况下聚合根可能会频繁快照,取决于聚合根的流量)
目前我们更推荐第二种方式的调优,在 EventSourcing 的思想中,Event 是不可变的事实,而 on()
方法则是 State -> Event -> State
的表达,也就是事件改变状态。
任何涉及到计算、外部依赖的操作都应该在 Command 阶段完成,最终通过不可变量的方式存储在 Event 中。
这种情况和数据源的调优一样,都属于聚合根并发不足。
5. 扩容
通常,提升一个应用的性能最简单暴力的方法就是 Scale Up 和 Scale Out.
- ScaleUp:同节点数量下,增加部署 Phoenix 应用的 CPU 核心数量(线程池数量会随着 CPU 核心而增长)
- ScaleOut:在 CPU 核心数量保持不变下,增加 Phoenix 集群节点数量
如果 ScaleUp 后性能没有提升,则通过 Akka-Dispatcher 观察线程池利用率,观察是否聚合根并发不够。
如 果 ScaleOut 后性能没有提升,则观察数据源摄入速率是否足够,聚合根并发是否足够。
此外,还有一种情况是聚合根拆分的粒度不够导致聚合根的并发不足,例如将所有应该拆分的聚合根放到一个大单体,此时无论如何扩容,那么性能都无法提升,因为此时 Phoenix 只会单线程池处理。
6. CPU 密集型
上述的调优显然更适合 I/O 密集型场景应用,当然部分也适用于 CPU 密集型应用。
对于 CPU 密集型应用,其性能完全取决于给定的节点配置(CPU 核心数量)以及集群节点数量,都是可以通过利特尔法则计算得出:
假设 CPU 密集型任务需要执行 30ms,硬件配置为 8 个核心和 3 个集群节点。在这种情况下,可以使用以下公式计算理论吞吐量:
吞吐量 = 核心数 / 平均响应时间
平均响应时间可以近似为计算任务的耗时,即 30ms。 因此根据硬件配置,理论上的吞吐量为:
吞吐量 = 8 / 0.03s * 3 = 800 TPS(每秒事务数)
当 CPU 密集任务不会占用全部的 CPU 算力时,如聚合根已处理完,进入持久化流程,此时聚合根的线程池能够突破该 TPS,直到再次进入 CPU 密集。
目前对于 CPU 密集型任务,主要的瓶颈点还是硬件算力,只能通过增加算力来扩展,暂无调优手段。
7. EventStore 瓶颈
Phoenix 目前提供了 EventStore-JDBC 作为 EventSourcing 的持久化存储,EventStore 基于 RDBMS 为 提供了一些特性(唯一、幂等索引,Console 查询) 但是目前单节点的 RDBMS 在大多数情况中都容易成为 Phoenix 应用的瓶颈点。
对于因 EventStore 导致应用出现瓶颈的情况,请考虑如下方案:
- 物理机部署数据库
- 在固态硬盘之上运行数据库
- 配置多数据源
- 使用分布式SQL数据库(如 TiDB、YugabyteDB)